最近又回來玩3D列印,只是玩的是FDM熱擠型的方式,與兩年前玩的SLA光固化不同
這次真的期待很久終於下手,感謝糖果乾爹的照顧
今天印了同一個模型更有感觸
首先硬體設備的大進化當然抵擋不了的科技優勢,硬體設備相差了五年以上(買來第一個模型就是印自己的防潮戰甲,內容改天分享)
之前也有玩到熱擠型,但是因為機型稍微年長,所以興趣缺缺(左邊 old vs 右邊 new)
上次用的設備
這次用的設備
你有沒有覺得根本是拿2000 vs 2024的感覺?
也因為這樣所以中間無意間生產了很多米粉湯,學了很多經驗,但也因為印的不好,所以之後我幾乎都在玩細緻度超高的光固化機型
然而學習任何技術一樣都有學習曲線的
當初玩光固化也是自己上網查詢、看YT影片,接著自己慢慢摸索,故事請看「《吉米帶你看》3D列印入門的筆記分享」
從清洗的方式、細節到後面的調整參數
我看著這些印出來的模型,真的是往事浮現在心頭(其實因為後期印的漂亮的都直接送人了,留下來的都是第一次印、第二次印的學習成品)
啊~這我沒把樹脂洗乾淨,啊~那個UV燈照的太短,啊~光固化的味道真是令人印象深刻,為了這個還另外開啟了學習購買防毒面具的副本任務
最後回頭看今天印出來的啤酒箱,一樣是檔案打開來,就直接丟印表機,接著出門辦事
回來之後拆掉支撐,當然熱擠型的細緻度沒有光固化這麼高,畢竟用途不同
例如它很適合拿來印製一些自己需要的配件,或是強化的支架、轉換頭…等等
甚至是產品外型的打樣
實際如果要大量生產,還是要另外開模,或是外包給專業的去生產即可
我們呢,就是天馬行空的把東西做出來
先瞧瞧自己想像的跟實際的東西,差別多少? (開孔想測試可以增加多少風量,但是孔應該要開在側邊,不是在集風罩這邊)
使用上是否真的有達到想像中的效果(結果沒有,乾脆貼起來)(人家說若有大力膠帶無法解決的問題,那就再貼一層大力膠帶)
最近因為MegSafe的配件大普及,所以我都把所有的支架系統全部從夾具改成MegSafe的磁吸方式,並統一採用17mm的球形接頭
也因為如此,所有原本的配件例如RAM Mount就要改頭
雖然之前我也買了很多金屬的轉接頭,但是材質的緣故,所以價格都不低
但是現在因為都在家使用,鮮少出去嚴苛環境下面極限拍攝,都改用360直接把環境錄回來
所以這就是我最近在做的內容,大家可以跳轉過去看「[3D列印] 1″ (25.4mm) to 17mm 球頭轉換 (for Home use only)」
總而言之,時代進步,後來加入的人更幸福,前期加入的人雖然沒有這麼多科技紅利,苦難較多,但說真的那才能學到各種經驗與技巧
就像空拍機現在都是電腦程式在飛,早期我們玩Phantom系列的時候,真的學到很多基本的技巧,還有各種驚心動魄的駭人經驗,那回憶起來真的是感想滿滿啊
所以又導致了我有另一個想法
與其拍各種開箱影片曠日廢時且大家都在拍,我是不是在每週某一天夜裡,開啟直播跟大家互動分享一下這一週有什麼科技故事,我有什麼看法?你有什麼看法,我在做某事情的時候有什麼感想,有什麼建議,簡單輕鬆直播,我陪大家,大家陪我,不說話,不講話也行,好像也不錯
就像是最近跟好友聊到,早期eneloop的充電電池必買,但現在時代進步,它已經是二線使用,給弱電力需求的設備使用,需要大電力大電量的使用都改用其他1.5V 3400mAh的鋰充電電池了
我們其實有很多話題可聊,大家可以發問,我可以回應,甚至可以call out給你,邀請你加入一起來聊該話題
這週找一天來試試看吧~